近期,河南知名民营企业胖东来接连陷入舆论漩涡,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从员工结婚“禁彩礼、限酒席”规定引发的争议,到网红“柴怼怼”指控其玉石暴利销售,胖东来的每一次风波都牵动着社会的神经。而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,是中国企业家在维权道路上的诸多困境与挣扎。
去年12月,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宣布员工结婚“禁彩礼、限酒席”,这一规定瞬间在网络上掀起波澜。支持者认为这是对传统陋习的有力挑战,是企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;反对者则指责企业过度干涉员工的私人生活和权利。人民网对此评论指出,应避免极端评价,让时间去验证规定的合理性,同时肯定了胖东来倡导文明婚俗的初衷,并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应基于价值观认同进行“双向选择”。这一事件虽然引发争议,但也让人们看到民营企业在创新管理实践中面临的舆论压力。
真正让胖东来深陷危机的,是今年5月网红“柴怼怼”发布的一系列视频。“柴怼怼”在视频中指控胖东来以低成本玉石牟取暴利,称“几百块的东西卖几千几万”,还贬低其产品质量。这些言论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发酵,尽管许昌市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,证实胖东来和田玉商品明码标价、手续齐全、鉴定合规,但谣言的负面影响已经产生。胖东来随后以“商业诋毁”和“侵犯名誉权”起诉“柴怼怼”,案件进入司法程序,成为民营企业依法维权的典型案例。
人民网针对此事件多次发声,具有多重深意。一方面,强调法治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核心,明确指出法治社会不容抹黑企业,肯定许昌市快速调查的举措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,与中央网信办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相呼应,为民营企业构筑法律防护网;另一方面,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,指出像胖东来这样以价值观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,社会应给予其发展空间,警惕片面舆论干扰其正常经营。同时,倡导构建理性舆论生态,呼吁公众以多维度视角参与公共讨论,避免被无底线蹭流量的行为误导。
事实上,胖东来遭遇的网络诋毁并非个例。当前网络生态中,部分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,不惜采用虚构事实、消费热点事件、发表极端言论等方式制造话题,形成了“造谣 - 传播 - 牟利”的灰色产业链。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商誉,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,还扭曲了公众认知,破坏了社会信任基础。
中国企业家在维权道路上往往面临诸多困难。首先,维权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。企业不仅要收集证据、应对诉讼,还要承受舆论压力,这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干扰。其次,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、范围广,即便最终真相大白,企业品牌形象遭受的损伤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修复。此外,平台监管的滞后和不完善,也使得谣言有了滋生和传播的空间。
胖东来的维权之路,反映出中国企业家在复杂舆论环境和网络生态下的艰难处境。这不仅是胖东来一家企业的挑战,也是众多民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法律、平台、社会和企业多方协同努力。法律层面,通过司法实践为企业维权提供有力保障;平台要强化责任,建立健全谣言核查和处理机制;社会各界要发挥监督作用,提升公众媒介素养;企业自身则要完善舆情应对机制,善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。
在数字经济时代,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。网络空间不应成为法外之地,企业家的合法权益需要得到切实保护。只有构建一个公平、公正、法治的营商环境和舆论生态,中国的民营企业才能健康发展,企业家们才能在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安心、放心。胖东来事件或许能成为一个契机,推动网络空间的治理和民营企业维权环境的改善 ,让中国企业家的维权之路不再如此艰难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2 广告代理:山西轩明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人员查询
晋ICP备16005275号-10 电子邮件: zgsxfcw@163.com 法律顾问:北京天平律师事务所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