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镇村位于平顺县龙溪镇,国土面积1.5万亩,842户2506人,是国家森林乡村、全国文明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。近年来,龙镇村深入学习浙江安吉余村的经验,将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有机结合推进,通过“三做四变”举措,推动产业融合与环境治理,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产业共富的发展之路,逐渐成为“太行山上的小余村”。
产业融合:“三做”带动全村发展
做强一产。龙镇村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,通过建设300座香菇大棚,获得绿色食品认证,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,每年人均增收3万元。通过将农业产业做强,村民们依托特色农产品实现了致富梦。做优二产。村庄还依托香菇种植优势,建设了香菇研学基地与香菇深加工厂房,研发出香菇醋、香菇酱等特色产品,注册了“龙溪山集”品牌,打造出了完整的产业链,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。做活三产。以香菇产业为基础,龙镇村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,投资1亿元建设了农、文、旅融合发展示范园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。200余名村民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每年人均增收4万元,村里的第三产业也随之活跃起来,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生态修复:“四变”推进环境改善
废渣变建材。龙镇村以绿色循环发展为目标,将矿区尾矿废渣加以利用,建设环保免烧砖厂,将废渣转化为环保建材。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,还为建筑行业提供了环保材料,体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。“废”水变“肥”水。龙镇村创新性地利用龙降沟铁矿的地下水资源,解决了香菇产业灌溉用水问题。这种废水资源的再利用,为村民提供了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,有效降低了用水成本。荒山变“金”山。村民们积极参与荒山绿化工程,通过鱼鳞坑造林绿化荒山1000亩,栽种连翘、山桃、沙棘等经济林木4000亩。原本荒芜的山地如今变成了经济效益可观的“绿色银行”,不仅美化了环境,还为村民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。荒沟变绿园。龙镇村通过填沟造地,治理荒沟,发展香菇大棚产业。过去荒废的沟壑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生产基地,推动了生态修复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,打造了集绿色农业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文旅产业新模式。
乡村治理:推动幸福指数提升
龙镇村的乡村治理模式也为全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。通过“三化四带六服务”的管理模式,村内作风建设规范化、工作目标具体化、工资待遇绩效化,推动了乡村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。同时,支书带班子、党员带群众、能人带产业、产业带就业的“四带”工作法,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参与度,促进了村庄的和谐发展。
此外,龙镇村还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将醒狮、威风锣鼓等文化活动融入村民生活中,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,增强了乡村的文化底蕴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,也推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。
通过“三做四变”的举措,龙镇村实现了从生态环境修复到产业全面发展的跨越。如今的龙镇村,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,成为了太行山区生态文明与经济共富的典范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2 广告代理:山西轩明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人员查询
晋ICP备16005275号-10 电子邮件: zgsxfcw@163.com 法律顾问:北京天平律师事务所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